【校長學】學習心得_2
「有優質的校長,就有優質的學校」,從台北市仁愛國小張文宏校長分享其學校經營的內容當中,可以領略出來。張校長所分享的內容當中,個人依其分享之優先順序,提出個人的看法與學校之應用。
一、校長的能力與特質
從領導理論研究的趨勢當中,不難發現已從傳統特質、行為與情境,轉為多元與綜合的領導。然而從張校長經營的思維與教育信念當中,可以窺見其在於領導者「價值」、「信念」與「誠信」的重視,這也顯示出領導者個人能力的培養與行為,對於學校仍有一定的影響。例如領導者在「知」、「信」與「願」中型塑校長的生活觀、工作觀與服務觀,讓自己成為學校道德的楷模,而且處事有大氣度,如同從星空中俯瞰著學校的狀態,透過「上善若水」的氣度,務實的引導學校走向正向發展的軌道。
二、學校組織的營造
一般校長對於組織的領導與營造,往往受制於組織發展或組織變革的不熟稔。對於這一個領域往往因循舊制,或者透過科層體制的方式,「有法依法,沒法依例」辦理,因此無法領導組織變革發展。張校長的領導價值在於「誠信」與「信任」。從關懷倫理、行事倫理、專業倫理與社會責任著手,強調參照權與專家權的重要。如此一來,一切以「善」、「以學生」為出發點,降低個人「法職權」的使用率,在微觀的政治裡頭游刃有餘,建立一個有動力、願分享的學習型組織。
三、與社區發展共榮的教育作為
學生的品格陶冶、基本能力的培養與多元能力的開發為學校辦學能力的指標。張校長以增進學生「健康、智慧與品格」為目標,透過「身教、言教、境教與制教」的歷程出發,營造「快樂生活、有效學習與適性發展」的結果,這個部份在一般學校都是大同小異。然而從其「善用社區資源,引導社區發展」及「家長們的正向發展與多元參與」則更為難得。因為學校已不能閉關自守,教師也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因此透過建立學習社區,與社區群策群力、爭取資源,共謀學校與社區的整體發展,乃是學校重要的發展指標。
四、友善的行政作為
張校長以「生態、有機」的動態觀作為組織發展的出發點,營造一個以和諧為基礎、激勵為動力的有效能的行政作為,實屬難得。其實學校組織成員雖比一般企業單純,假使營造紀律的文化,一定引起反彈,也有可能沒有人「鳥」他。因此還是識時務從「關懷倫理」著手,先了解人性,從感性、情性出發,導入理性的引導與論辯,再佐以衝突的管理,力行良性的互動,彰顯行政倫理,實在是聰明的作法。否則學校一旦淪入”火線”的氛圍,再來火線管理,組織難免混沌。
最後,聆聽張校長學校經營的思維與實務分享後,除了感佩校長對優質學校經營的執著與奉獻之外,更感受到領導與管理著實為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所以應該先培養自己宏觀與精煉的校長觀,以及堅強耐操的身體,否則如何帶領學校成員演出一齣好戲呢?而且不只是一齣,還要像校長一樣傳承與發展。不過,這一次因為時間太短,還是設定的分享方式,而少了互動所激起的火花。因為個人認為校長領導並非一帆風順,而是要經常處於衝突、紛亂與競爭的氛圍裡,理出頭緒,建立共識,然後循序漸進與起飛。校長所分享的大多為個人價值信念與成功的經驗。校長說:「睡眠是他最好的補品」,但是就個人的經驗而言,校長因沉思或煩惱而難以入眠者,也不在少數。因此從失敗或挫折中萃取領導的經驗更屬難能可貴,因為這樣比較接近人性,亦比較接近現實。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