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訓班生活隨筆(第六週)

最近在公共電視裡頭,看到博客來暢銷書:美國哈佛大學邁可.桑德爾所寫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影片,讓我們能夠感受教育最高殿堂裡頭教授的風采。這一陣子國內各界亦受到這本書裡頭所談到的”正義”價值所影響,一時之間不管是教育正義、環境正義,還是住宅正義等等,皆顯現出社會受到國際思潮的影響,而能省思我們生活的環境,是否真正照顧到弱勢族群的權利,進而形塑一種具有積極性差別待遇的關懷正義與倫理。12年國教所彰顯的除了適性揚才之外,其實有一部分亦在彰顯教育正義的層面,讓生活在不同社經地位的孩子,都有施展長才與提升競爭力的機會。
本週由林逸青局長接續前一次的話題,談到本縣教育的重點:英語向下延伸、12年國教及以「問安、感謝與做好事」為內涵的心三美運動。另外亦談到校長在經營優質學校應有的作為。而吳林輝副局長則以宏觀思維談到國民教育政策的發展,包括發展的影響因素、挑戰、發展方案、12年國教政策及本縣教育政策的推展。下午張湘君校長以其寬廣的國際視野與外語專業,從各國兒童心中的世界地圖、文化的差異,談到企業競爭優勢及在全球環境下教育面臨國際教育已經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需要面對的事實。最後談到國際化教育如何在學校透過課程的融入加以實施與發展。湯瑪斯.佛里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亦提到全球化已經變成一種習慣了,因此在抹平的世界裡,優秀的人才如何具備國際化與現代化的特質,則是教育人員相當重要的課題。晚上則由聘任督學徐傑添校長及戴振浩校長對於校長學的經驗傳承。在兩位典範校長的經驗分享之下,對於初任校長應有的心理準備、內在修為、專業素養、人際互動與校長的社會學方面,有殷切的期盼與叮嚀。以下則分成三個部分,包括12國教、國際教育與初任校長校長應有的思維與做法,略抒個人學習心得。
一、校長面臨12年國教應有的思維與做法
嚴長壽總裁在「教育應該不一樣」一書當中,認為教育不應是倒滿一壺水,而是點亮一根蠟燭。而林局長亦談到12年國教的理念在於適性揚才,應順著孩子的天賦發展。身為校長應重視全方位專業知識的追求,要站在制高點、以他人的角度看事情,應該有氣魄、有企圖心、有能量,激發教師的熱情,成為照亮學生人生迷霧的探照燈。而副局長則認為身為校長在組織變革當中,要有堅定的信念、要以德服人、要以服務代替領導、要把學生與老師擺在前面,建立校長美好的形象。個人認為在12年國教推行當中,小學校長應有以下理念與做法:
(一)多元智慧的教育觀:推展以尊重、多元、適性等教育原則的教育策略與作法。做到老師、學生與社區家長,共同營造多元智慧的學習作為。
(二)博物館式的學習情境營造:為了服膺順性揚才的理念,學校環境規劃應有多樣化及均衡的環境刺激,配合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的進行,達到體驗、省思的境教功能。
(三)光譜課程的規劃與設計:透過教師社群的營造,進行協同教學,設計類似彩虹般的光譜課程,提供學生藉由多元智慧學習,激發潛能,提升學習興趣與成效。
(四)建立學校品牌,推展特色課程:特色校園的認證,整合了教育資源,激發了教師的熱誠與潛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視野,讓教育活力十足。在12年國教回歸教育本質之際,小學教育正是培養學生優良學習態度的活水源頭。
誠如吳縣長在「吳志揚縣長分析12年國教」一文中所言,「一枝草一點露,每個孩子都有重要的價值,也會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更是國家珍貴的資產」,校長應掌握核心理念,帶領學校邁向多元優質與卓越的願景而努力。
二、校長面臨國際教育應有的思維與做法
教育基本法第2 條第2項規定教育的目的乃在於培養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而今年四月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願景為:扎根培育21世紀國際化人才,目標在於讓中小學透過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了解國際社會,發展國際態度,培育具備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的國際化人才。因此國際化教育乃教育重大課題,且是未來黃金十年的教育藍海,身為未來的學校領導人員,應有更深入的了解與價值性的作為。
張湘君校長以身為天主教私立中學校長,透過融入課程的作法、校慶進場以各國主題式妝扮及透過教會資源帶領參觀外國學校、國際旅行的作法,實為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的最佳途徑。近來本校(青埔國小)與大園國際高中合作,讓國外交換學生到本校學習中文,並透過這樣的機會讓外國學生以自己學到的中文闡述、彩繪與表演各國的民俗文化,讓青埔兒童大開眼界,亦在心中萌發國際教育的種子。校長在面臨國際教育的黃金十年,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作法:
(一)配合本校英語向下延伸政策,積極推動外語教學:科技的進步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若能強化外語的能力,則學生能克服溝通的藩籬,便利國際教育推動。
(二)透過姐妹學校的建立,辦理互訪交流及國際旅行活動:配合學生畢業旅行活動,辦理國際學習之旅,讓師生深刻體認,強化國際教育成效。
(三)強化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的學習:以融入現有課程為原則,並舉辦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再加上學校建築及環境布置,讓學生置身於各國文化的氛圍之中。
(四)善用新住民家長及社區人士的社會資源,打造國際教育的人物力資源。
(五)善用網路科技支援,建立與聯繫跨國的學習網絡,讓學生可以與網路的另一端,雲端學習與分享,提升生活與學習的視野,讓孩童如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ay Hungry,Stay Foolish」一般。
三、初任校長應有的思維與作法
徐傑添校長以朱熹名言「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勉勵候用校長們要感恩、惜緣,要腳踏實地悠游學海,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要廣結善緣,建立自己的人脈存摺,把握美好的現在,憧憬美好的未來。
戴振浩校長曾經是我忠福國小的校長,亦是鼓勵我投入教育行政的恩人。校長對於教育工作有很深入的看法。例如對於「追求名利」,認為校長應求讓別人向上、向善的「名」,應求利他的「利」,則追求「名利」有何不可?另外對於目前汲汲追求卓越學校的教育氛圍則有不同的看法,認為校長應先掌握教育的本質,把學校重要的事情先做好,再來追求卓越,而且對於學校品牌與行銷則認為學校太常入鏡,亦不見得是好事。最後校長認為初任校長應懷抱感恩與謙卑的心,感謝曾經提拔的恩人或讓我們困頓磨練我們生命韌性的貴人。對長輩謙卑是本分,對平輩謙卑是安全,對晚輩謙卑是尊貴。句句箴言說進心坎裡。綜合兩位校長的指導,個人認為一位初任的校長應有以下幾點積極思維與作法:
(一)惜當校長的緣,做個主動積極的人:從謙卑、感恩中學習珍惜當校長的緣份,積極強化自己的專業,做一位不斷湧出活水而讓師生向上向善的源頭。
(二)謹言慎行,提升校長的高度與視野:誠如戴校長所言: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知道的事情慢慢說;不知道的事情不要說。另外要為所當為,有所不為,有教育人柔軟的身段與專業的堅持。
(三)與人為善,以服務的心態來領導,把自己擺在後頭:尊重學校傳統的文化,懷抱感恩的心,建立自己的人脈存摺,協助自己逐步推動校務。在「專業是利刃,人脈是秘密武器」的時代裡,以自然的、誠懇的、互惠互利的方式經營人際關係,將是經營學校成功的關鍵。
(四)遇到挫折時,想想自己的座右銘:「阻礙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的擋在我們前面。這種磚牆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麼想要一件東西」。
存著教育人的赤子之心,感謝的人太多了,就謝天吧!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