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訓班生活隨筆(第八週)

領導理論的發展與走向,從領導人的特質、領導人的行為、權變領導,一直到現在的整合型領導及功能型領導。溫明麗教授以領導者思覺行盼來談論領導倫理與文化的形塑。其中包含了理性主義、進步主義、存在主義與後現代思潮的哲學思維,並融合了現代領導理論中的第五級領導、創意領導、感恩領導、團隊領導…等等整合了當代領導思潮的新觀念,引領我們培養自己擁有理性、情性與感性的智慧領導者。呂朝福理事長透過長期擔任家長會長的經驗,勉勵學員們以後當上校長,要把家長會灌溉成一畝良田,將教育局、家長會與學校建立成堅強的鐵三角,共同為學校發展而努力。另外倪靜貴校長則敘說個人擔任校長的心情故事,把個人校長任內經歷的幾度秋涼,轉化為刻骨銘心的叮嚀,頗令人感動。
以下分別從結合溫教授的批判思考、領導理論與倪校長的心情故事培養智慧的領導者為主題抒發個人感想;另外則談論學校與家長會之間應有理念與作法。
一、培養自己成為一位有智慧的領導者
彼得杜拉克說:「領導是一種擋風擋雨的工作。」多元智慧的先驅者霍華.迦納則認為:「一個領導人要想成功,必須能夠建構一個明確而有說服力的故事,並且將故事令人信服地傳達。」企業界前奇異總裁傑克.威爾許則認為:「領導在於栽培-以前,顧好自己;現在,顧好別人。」從「A到A+」的作者柯林斯則認為:「組織從優秀要邁向卓越,領導人應具有謙沖的個性與專業的堅持。」而溫教授則融合了教育強調的績效、競爭力、團隊的和諧性與創造力的發揮等教育行政的目的而提出「思覺行盼」倫理觀的修練,期待能培養具有智慧與績效的領導者。若從Parsons的社會系統理論與綜合以上學者提出領導力的說法,個人認為組織的功能乃在於提升組織目標的進取性(Goal Achievement)、組織的維持(Pattern Maintenance)、適應性(Adaptation) 及整合性(Integration)等。因此個人透過這四個方面的分析與溫教授的指導,提出對於培養自己成為智慧領導者的看法。
(一) 目標的進取性(Goal Achievement):溫教授從願景及組織績效的原則認為,組織應追求高效能、競爭力與永續發展的成功。個人亦認為身為學校領導人應先從發展學校願景為出發點,發展出各種實現願景的教育目標。例如本校(青埔國小)則以希望、快樂及成就感為願景,以每個孩子都喜歡上學、快樂適性的成長及適應未來為目標。建立符合教育價值的目標後,透過上述學者柯林斯-專業的堅持及霍華.迦納-領導人敘說動人的故事,帶領大家朝目標邁進。
(二) 組織的維持(Pattern Maintenance):溫教授認為初任校長應先求組織的穩定發展開始,對於學校的現狀要以感恩的態度來經營,把穩定的部分先掌握好,再以5W的方法了解學校需要精益求精的部分,透過社群與團隊的領導讓大家動起來。這個部分跟傑克.威爾許「栽培領導人」的見解一致。因此領導人不能有權力的傲慢,應以謙遜的態度,以成就他人為人生最驕傲的目標。當我們抬頭看看天上的雁子,領略一下輪流當領導者的組織文化,則組織不僅可以維持,更可以支持性的往前方邁進。
(三) 適應性(Adaptation):溫教授認為思覺行盼的倫理觀有助於領導者帶領學校及學校成員轉型與發展。然而在過程當中應包含自我管理、增能、社群文化的建立與領導者的覺醒等。個人亦認為管理者除了擋風擋雨之外,應透過教師專業社群的建立,栽培更多的領導者,讓創造力百發齊放,則學校在更新與創新方面,就有不凡的表現。
(四) 整合性(Integration):倪靜貴校長以藝術與人文展現領導的能量。當天從一幅畫談領導者的視野與整合的能力。從她得意自信的眼神與笑容,可以感受到身為領導者應以自然為師,透過溫柔與細膩的心,感動與我們共同努力打拼的教育夥伴。明茲伯格認為整合是管理的精隨,是管理困難與樂趣的所在。溫教授認為領導者應掌握「覺」的功夫,透過自省、傾聽與信賴接納,讓組織的人文性逐漸展現,提升慈悲與正直的力量。個人亦認為校長應有「上善若水」的胸懷,順性揚才,無私無怨的投入與服務。
綜合以上所述,成為一位智慧的領導者,應以慈悲感恩的心,透過個人的自省與自覺,發揮人文性,建立吾汝關係,重視組織的維持與發展,透過適應性與整合性的智慧,達成具有積極進取的教育目標。

二、校長對於經營學校與家長會的關係應有的思維與做法
呂朝福會長曾經是我任教中山國小時期的會長,也是中山國小面臨學生飽和時期,協助爭取經費與協調地方人士籌設龍安國小的推手。會長以企業家創業的精神與思維,認為國家的競爭力在於人才的培育,而國家未來的希望在於教育,因此協助學校經營就如同活水源頭一般,滋養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讓大家看見想像的未來。
自民國95年7月6日公布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以來,「家長、家長會及家長團體,得依法參與教育事務,並與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教師共同合作,促進學生適性發展。」因此家長團體參與學校教育乃回應社會的需求與時代的趨勢。身為校長應廣結善緣,善用「良田」積極耕耘,帶領學校進步與發展。結合了家長會、學校與教育局形成三頭馬車,不是要互相掣肘,而是要能蓄積能量,帶領學校進步,往前奔馳。個人認為校長在面對家長參與教育事務應有以下幾點思維與作法:
(一)持積極正向的態度樂觀其成:家長參與、親師合作乃時代趨勢,校長應利用機會與教師對話,以開放的心胸迎接家長的參與,共同建立學校的願景與理想的學校。
(二)釐清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範圍:例如目前本校在交通志工、晨間導讀、圖書志工及其他學習活動的協助,都可以看到家長服務的成果。其實個人覺得目前家長教育程度較以往還高,可以善用其專業知識協助教師進行相關教學活動。
(三)建立服務感恩的家長文化:誠如呂會長所言,很多的會長與委員對於學校都懷著感恩的赤子之心,希望透過家長會的努力,協助學校教育成長。因此學校應透過宣導、聯誼與親職教育的機會,培養家長「共好」的教養觀念,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長的服務之下,感動與溫暖。
(四)健全家長會的組織與功能:部分偏遠學校的家長會,參與的人員較少,因此需要校長的支持與鼓勵,讓家長會組織活絡起來。透過讀書會、班親會、研習會及社區聯誼會,吸收教育新知,提供建設性的言論。
(五)協助引導參與學校專業組織:例如課程發展委員會、特色發展委員會、校務會議、課程發展委員會及午餐推動會議…等等,都必須有專業人士的引導,方能入門與發展。因此校長應該整合相關資源,積極的引導,型塑正向支持的家長會文化。
誠如呂會長所言:「父母心、師生情,孩子是我們的,學生是你的,校長、老師及家長成為教育的鐵三角,學生一定贏。」善用家長會正向的能量,建立關懷、奉獻與感恩的學校氛圍,成就每個孩子。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